- · 《信息系统工程》栏目设[06/28]
- · 《信息系统工程》收稿方[06/28]
- · 《信息系统工程》投稿方[06/28]
- · 《信息系统工程》征稿要[06/28]
- · 《信息系统工程》刊物宗[06/28]
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铁路行业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运用,尤其是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和电子支付平台的建设,为铁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2011年客运实现互联网售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铁路行业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运用,尤其是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和电子支付平台的建设,为铁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2011年客运实现互联网售票和2012年货运实现快运班列产品网上预订,表明铁路的电子商务应用已初见成效。
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的初步建设构想早在2011年就已提出,2012年4月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一期功能研制完成,2012年8月货运电子商务系统网上受理功能率先在上海铁路局启动试点工作,并于同年9月在全路上线试运行[1]。目前,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处于一期工程建设阶段,其目标是到2013年底功能覆盖货运基本业务流程,并全面实现货运电子支付。
与以往的信息系统相比,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具有一些独特之处,(1)系统具有比较特殊的建设意义;(2)系统是货运领域一次比较深入的电子商务应用,工程建设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多;(3)系统与多个既有信息系统关系紧密,技术方案较复杂,且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较多。
1 建设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的特殊意义
建设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不仅有利于降低铁路运输成本,增加铁路运输收入,而且有利于完善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1]。
1.1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铁路货运生产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正在进行着全面改革,货物运输实现由内部生产型向外部营销型转变。建设货运电子商务系统,能够推动铁路传统运输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2],是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铁路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实现“公开、公平、方便、高效”服务承诺的决心,同时也是铁路对外展示货运组织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对铁路既有货运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
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涉及需求提报、业务受理、资源配置、生产组织、领货交付等多个业务环节,由独立的信息系统提供如此广泛的功能不具有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因此必须要由多个既有的货运相关系统提供信息支撑,为此,建立共享平台实现货运数据集成则是系统的必然选择。尽管从系统建设的主观意图上,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不承担货运信息资源整合的“使命”,但从客观效果上看,系统确实起到了货运数据整合的作用。
2 影响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效果的风险和重要因素
2.1 主要风险分析
影响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达到预期建设效果的风险,除了传统的实施风险、不可抗力和容灾风险外,还包括以下几个特殊风险:
(1)政策风险:目前,铁路货运各项政策均是基于传统生产作业模式而建立的,而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相关政策还没有建立完善,存在着政策的真空地带。
(2)法律风险:中国的电子商务法规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可供参考的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一些网络相关法规,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还远远不够。
(3)客户认知风险: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属于新生事物,它的运行模式与人们固有的业务办理习惯差异很大。很多客户对非面对面的交易还不完全信任,存在一定的安全和隐私顾虑,因此系统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客户认知风险。
对于传统的实施风险、不可抗力和容灾风险,可以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采取必要的防灾手段来予以解决。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是本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无法完全规避的,系统的相关建设部门需要随时关注有关货运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的变化动态,对系统中涉及订单、运单、合同变更等与政策、法规、管理条例密切相关的内容做进一步梳理,做到有理有据有节。为了将客户认知风险降到最低,向客户进行前期宣传和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普及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可以消除客户的抵触情绪,为系统投产扫除可能存在的客户阻力障碍。
2.2 重要因素分析
除了上述风险外,对系统建设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还包括决策和技术两方面因素。
决策因素,是指铁路货运生产组织流程的不确定性。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与铁路货运生产组织流程密切相关,目前正值货运组织改革时期,铁路货运生产组织流程在彻底梳理完成之前,仍存在一定的变数,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存在需求不确定性。从软件开发的角度看,需求不明确是对软件开发周期中各个环节造成重要影响的不利因素之一,任何信息系统都应尽可能避免需求不明确的事情发生。鉴于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的特殊性,决策因素对系统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避免。为了保证系统建设的效果,将不利因素的影响减至最小,(1)需要保证系统分期建设阶段目标的明确性;(2)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精确分析,理清主次脉络;(3)选择开发灵活性较高的技术方案,减少软件重复开发的代价,(4)运用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方法,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文章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网址: http://www.xxxtgc.cn/qikandaodu/2020/090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