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系统工程》栏目设[06/28]
- · 《信息系统工程》收稿方[06/28]
- · 《信息系统工程》投稿方[06/28]
- · 《信息系统工程》征稿要[06/28]
- · 《信息系统工程》刊物宗[06/28]
为什么父辈可以连续开车10小时都不会累,我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父辈开车不容易疲劳,不是错觉,虽然身体的确不如年轻人那么强壮,但是由于开得多,抗疲劳能力是经过捶打的,确实是比年轻人更强。 父辈们经常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
父辈开车不容易疲劳,不是错觉,虽然身体的确不如年轻人那么强壮,但是由于开得多,抗疲劳能力是经过捶打的,确实是比年轻人更强。
父辈们经常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年龄
驾驶疲劳本身就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人就是不容易疲劳,有的人开一会就不行了。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上面有论文,《疲劳驾驶转向特征指标的个体差异敏感度分析》,上面讲。
疲劳的时候,人在警觉行为表现、眼部运动、脑电运动等特征上面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而且不同人对疲劳的敏感程度不一样的,驾驶操作的改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一样。
就好比说:吃辣的程度,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就特别能吃辣,魔鬼辣椒吃在那边,就像我们随便吃吃小饼干一样的,面不改色。
有的人吃点虎皮青椒,「唉呦」我先上个厕所,是吧?
辽宁师范大学也有论文,《驾驶员被动疲劳的行为分析与测量》上面也有讲到。
在驾驶员疲劳的影响因素中,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潜在内因,而影响个体差异的因素之一就是:年龄。
论文里面记录了一个研究:平均年龄40岁以上、平均驾龄20年以上、平均每周驾驶时间超过40个小时的、平均总驾驶里程达到百万公里以上的,资深长途客运驾驶员。
在完成一天的驾驶任务之后,主观上并没有认为自己已经疲劳了。
主要就是因为在真实的驾驶条件下,驾驶经验丰富,而且对交通环境非常熟悉这些因素,是会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的。
所以说,年长一辈的抗疲劳能力,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获得的,尤其是经过长时间锻炼的专职驾驶员。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上面有论文,《雷达兵增强抗疲劳能力研究》上面讲。
通过锻炼之后,虽然疲劳依然客观存在,无法完全消除。
但雷达车的操作人员,对雷达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大脑皮层细胞的疲劳性抑制,扩散速度减慢,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不要拿你的兴趣爱好去挑战他们的饭碗,确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年长一辈更耐心理疲劳
年长一辈不仅比年轻一辈更抗疲劳,而且尤其擅长抗心理疲劳。
从科学角度来看,驾驶疲劳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2个方面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上面有论文,《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对车辆驾驶的影响对比》上面,有个测试记录的。
结果显示,18到35岁的青年人,相比36到55岁的壮年人,虽然体质更好,但心智相对不够成熟,容易受心理疲劳的影响。
而壮年人的身体相对还算强壮,而且心智更成熟了,对2类疲劳的抗性都不错。
就好比说:有的同学是偏科的,文科比理科好很多;有的同学不偏科,文科、理科都不错。
为啥?因为他多读了3年书。
不光是这样,心理疲劳其实是比生理疲劳更难消除的一种疲劳。
刚才的论文上面也是有讲到过:生理疲劳是可以通过充分休息调整来消除的,但心理疲劳还需要借助注意力的转移,相对是更难消除的。
就好比说:衣服上的普通污渍,水冲冲就冲掉了。
有些难以去除的油污,搞了个墨水笔、油性笔,在那边「咂」划了一条,要把它搞干净的话,就需要一点特殊的操作了。
也就是说,生理疲劳抗性两者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年长一辈,对于难以消除的心理疲劳,抗性更好,这是关键所在。
如何提升抗疲劳能力
想要提升自己,让自己和年长一辈的差距缩小的话,提升自己的车技,丰富自己的驾驶经验之外。
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抗心理疲劳能力,着重一点,是有效果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有论文,《长航人员心理疲劳的中医学认识及影响因素研究》里面,对心理疲劳进行了一个研究。
结果显示:心理疲劳的成因非常复杂,除了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睡眠等等因素之外,甚至和文化水平、婚姻状况都有关系。
文化水平高、已婚这些因素,也能降低心理疲劳的发生率。
文章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网址: http://www.xxxtgc.cn/zonghexinwen/2020/0907/686.html